风电场防雷改造之导体多短针雷电放散装置全国前10正规配资公司排名
编辑:薛红
风电场大多位于山地区域,属于山区地貌,集电线路杆塔位于山顶,地势陡峭,周围空旷,为雷电高风险区域,雷击风险系数大,易遭到雷击。
杆塔顶部直接雷防护大多不够完善。
改造方案
1、 改SHAN耐雷水平方法
因为本工程属于改造工程,杆塔及线路均已施工安装完毕,降低杆塔和导线高度hc等措施和方法只能在设计阶段采用。通过对35kV线路耐雷水平分析,改SHAN防雷水平的措施有增加绝缘子串片数、降低接地电阻Ri、架设耦合地线或降低线路的雷电击杆塔机率等方法。而增加绝缘子串片数、降低接地电阻Ri、架设耦合地线等措施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和地理位置,导致无法实施或实施困难较大,且成本较高,综合以上分析比较各种防雷措施的基础上,我们以降低线路的雷电击杆塔机率为主要突破口,综合分析,对比,选用延缓电子流发射的接闪器终端——导体多短针雷电放散装置,改SHAN线路杆塔防雷水平,降低雷击在集电线路杆塔处的发生概率,从而避免或减少雷击灾害的发生。
展开剩余71%导体多短针雷电放散”装置便于安装,且对比其他措施成本较低,又能大的改SHAN防雷水平,减少风电场因雷击造成的设备跳闸概率,保障了设备安全稳定运行,综合以上 分析选用导体多短针雷电放散装置的方法进行线路防雷治理。
2、 导体多短针雷电放散装置介绍
导体多短针雷电放散装置是由大量的不锈钢放散电极组成,其发射终端曲率半径很小,它在积累电荷量很少时就会尖放电,放散电荷形成电晕,避免和延缓了离子化通道的形成,减少了雷击机率。
导体多短针雷电放散装置(一种新型直击雷防护装置,已经广泛应用于部队、电力、电信、油田等各种领域内的直击雷防护) 能有效地防止直击雷在被保护目标附近发生,从而减少和避免雷击对输电线路带来的危害。
导体多短针雷电放散装置具有低风载特性,能抗击55米/秒风速,并与杆塔进行可靠的连接相关技术要求如下:
(1)放散电极直径:≤0.2mm;
(2)接闪概率:≤10%;
(3)平均接闪电压:≥580KV;
(4)风载:能抗击55 米/秒风速;
(5)其它:重量轻、低风载、安装方便;
(6)使用寿命:≥20 年。
3、导体多短针雷电放散”装置改SHAN线路雷击的原理
“导体多短针雷电放散”装置的放散电很多(从几万到十几万不等),又可以积聚到塔顶的大量电荷得到及时放散,避免电荷的积累。由于每根针上积累的电荷库仑量很少,无法远距离电气击穿,故不易与云层的步进先导接通,因此不易引发雷击。而雷云是在空中不断移动的,只要在其移到铁塔上方的时间,阻止了雷电离子化通道的形成,这次雷击就避免了在被保护目标处发生。“导体多短针雷电放散”装置将传统避雷针的一个较大的放电尖,变为很多细的放散电,通过其大量放散电的小量、高频率的尖放电,避免地电荷在铁塔顶部积累,阻止雷击离子化通道的形成,避免或减少雷击形成的可能。
4、改造具体方案
安装导体多短针雷电放散装置的原则:
(1)杆塔在周围是至高点且没有安装避雷器等雷电泄放装置;
(2)杆塔周围有大片树林等容易引雷的区域;
(3)杆塔处于峡谷中气流变化随气候变化较大的区域;
(4)杆塔在河道两边区域;
(5)杆塔处于迎风面区域;
(6)其他有雷电活动的区域。
根据上述原则,对风电场集电线路祥中易遭受雷击杆塔,分别加装导体多短针雷电放散装置。
根据集电线路中需要加装导体多短针雷电放散装置的杆塔塔顶平台尺寸,在杆塔顶分别加装L2000型线状导体多短针雷电放散装置1套,水平安装。通过在杆塔顶加装导体多短针雷电放散装置全国前10正规配资公司排名,能够有效减少雷击击中杆塔的机率,在某种程度上达到减少由于雷电击中杆塔而引起的线路跳闸故障。(安装需要停电,不能带电作业)。
发布于:河南省